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观察 » 正文

永 恒 的 主 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12  浏览次数:209

 恒 的 主 题
                         ——课 外 阅 读 指 导
者:焦
 
内容摘要: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语文能力,培养学习兴趣方面起着巨大作用。如何进行正确有效的指导,让每一个孩子从不愿读书到愿意去读书,甚至是会读书、爱读书呢?这就先要创设情境,激发孩子的阅读热情,产生兴趣,然后指导孩子正确择书、健康阅读,同时教师教授正确科学的阅读方法,还要培养他们养成坚持阅读的好习惯,并创设条件,促进其进一步广泛阅读。
           关 键 词:课外阅读    热情    兴趣
每次去别的学校听课,总有同一个感受,那就是那儿的学生课外知识特别丰富。回来以后,我们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也对我们的学生开展了课外阅读指导活动。实践证明,课外阅读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不仅有利于开括学生视野,陶冶情操,而且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开发学生智力,促进个性健康发展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它对人才的知识、技能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不是靠系统地讲授语文知识和单调的语文训练来提高,而是要“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渐渐习得语文学习规律,不断提高整体把握能力” 。[1]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的过程,就是把阅读课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和巩固,同时又使阅读教学的成果得以发展。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指出:“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2]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说的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吧。
因此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巩固学生掌握的知识,并能熟练运用,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正确有效的指导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
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首先要激发学生阅读热情,由不愿读书转变为愿意读书,进而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儿童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动力。
学生一旦对课外阅读这一科目发生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学习上产生极大的愉快和积极的情感。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以引起学生观察、想象,培养学生兴趣阅读的良好行为。可以通过看故事片、动画片,利用多媒体的形式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是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极大地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果。也可以利用讲故事或提问题的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引导学生读《三字经》,我先把这本读物缩成一个简练的故事讲出来,然后告诉学生要想知道其中的细节,那就请你自己来细细品味。再如引导学生读《安徒生童话》,提出问题:看看那位小朋友知道《安徒生童话》里有哪些故事啊?老师看谁说的多,老师将给你们奖励哦!课后我发现,有很多学生都在阅读这两本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通过这种方式容易激发学生的热情,产生兴趣,主动去阅读相应的书籍。
二、正确择书,健康阅读
课外阅读好处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如今儿童读物的内容,五彩纷呈。但是由于读物的制作与出版、销售与服务等方面的管理机制还很不健全,低质的、电子的以及网络上有的读物内容还不堪入目,其中色情暴力成分很多,这非常不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小学生的求知欲很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不知道哪些书是好书,可以读;哪些书是坏书,不可以读。别林斯基说的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只有教育学生读好书,才能使学生从好书中受到自然美、社会美、劳动美、人物美的感染和陶冶,才能认识真正的美,才能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所以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 
我们要选择现实生活中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指点他们利用业余时间读书。在帮助学生选书的过程中,要告诉他们哪些是好书,可以读;哪些是坏书,不可以读,为什么,并不断提高他们鉴别“美”的能力。既要读古代的作品,又要读现代的作品,既要了解民族的文化,又要了解外国的文化,既要接触高雅的文化,又要接触通俗的文化。比如,要想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既要推荐学生读一读《上下五千年》之类的书,还要推荐学生阅读《世界历史》之类的书籍;要想让学生了解自然宇宙的奥秘,既要引导学生阅读《十万个为什么》,还要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科普读物。这样使学生能够全面、正确的阅读,培养他们健康的阅读情趣。
根据《课程标准》,阅读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一般说来,向低年级学生适宜推荐童话和儿歌读物;到了中、高年级,推荐给学生的是英雄模范人物的故事、历史故事和通俗科学读物。
三、教授方法,指导阅读  
孩子爱读书不等于会读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好的阅读方法是提高课外阅读效率的金钥匙,依法读书,便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茫茫课外读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1]既要让学生能进行自主的课外阅读,使他们不仅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会阅读,在课外自己也会阅读。因此,必须在指导过程中,教授学生正确科学的阅读方法,并使课内课外相结合,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还可以设计一些阅读训练,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的更好,更有收效。
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的知识需要,选择阅读内容,然后确定相应的阅读方法。俗话说:好脑袋不如个烂笔头。在阅读课外书籍的同时,要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边用笔勾画,对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抄下来,为以后写作文积累丰富的语言。对一些学习好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写读后感、心得体会等。让他们把零碎的知识集中起来,划归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但是这些都不能强求,因为“引导和保持孩子的阅读热情,是课外阅读指导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任务。”
四、培养习惯,坚持阅读
小学生毕竟年纪小,兴趣易激也易失。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这里所说的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是指:小学生在课外能主动地,有选择的去进行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对信息加以鉴别,以促进自己语文素养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的意志品质正处于逐步形成发展之中,他们往往缺乏坚持阅读的恒心。开展课外阅读方面的活动,最大的功效就在于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产生兴趣,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坚持阅读。在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从“头”抓起,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步养成。叶圣陶先生曾说:“养成良好习惯必须实践。换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样怎样,未必就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由此可见,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初期,应采取一定的“强制措施”,使学生达到“知行和一”。
可以对学生提出一些明确的阅读目标要求,如:说出所阅读书籍文章的道理,简叙其内容梗概;背诵一些名篇佳作、古诗词等。还可让家长配合对学生进行督促指导。通过适当;来自教师或家长的外部强制,逐步使学生过渡到自我“强制”,从不愿读书到愿读书、爱读书,到最后的会读书。
五、创设条件,促进阅读
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本身便是机具创造因素的活动。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努力创设环境条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独特见解的平台,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发展自己的形象思维,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促进阅读。
同时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必须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设条件,加强指导,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的阅读检查、评比之类的活动。如举办故事会、读书报告会、读写知识竞赛、读写笔记评展等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学生阅读。
实践证明,当一个人的行为产生积极的自我体验,同时又得到他人肯定时,他的人格就能正常发展。同样,创设条件,组织一些相应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课外阅读成果,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快感,生成成就感,激发自己进一步去广泛阅读。同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总之,课外阅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正如庄子所说:“且夫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我们必须带领我们的学生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培养创新思维,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课外阅读指导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参考文献:[1]《语文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页
   [2]李运菊《课外阅读总设计》,《小学教学设计》2001年第1期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教育科研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