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德育天地 » 正文

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12  浏览次数:375

网络提供的信息正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速度、深度和广度影响着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发展,并且其影响是多层次的、多方面的,呈现出积极与消极并存的错综复杂的状态。

一、网络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1)为中学生提供了求知和获取信息的广阔途径。我国已有许多学校进行了域名注册,其中有不少建立了完整的学校站点。青少年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了解学校的情况,而且还可以直接学习课程,和学校的老师进行直接交流,解答疑难、获取知识。网络教学通过图、文、音、像等信息,形象、具体地传授知识和表现教学内容,手段直观新颖,可大大扩展时空范围,有利于学生接受。当前中学生的关注点十分广泛,传统媒体已无法及时满足中学生诸多的兴趣点,网络信息大容量的特点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中学生的求知欲,为中学生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信息资源。

(2)有利于中学生更新观念,开阔视野。网络信息有利于确立全球、效率、民主、创新、自由平等观念及合作意识。也有益于学生在日益“一体化”的世界中的生存与发展。这些现代观念必将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方向,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其社会化及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3)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综合素质。网络的互动性使中学生广交朋友,增强他们的社会参与能力,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网络世界能全面刺激和触动学生的感官,它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记忆深刻、感知鲜明、想象力活跃而丰富,激发创造性意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因此应用网络信息必须要求中学生把握最新技术,而这恰恰是激发中学生不断学习、不断探究的动力。网络信息浩如烟海,要求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才能在众多信息中找到有用的信息。

(4)培养中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人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更新观念,才能跟上时代发展。接触网络的学生为了与迅猛发展的网络技术保持同步,必须不断地学习、接受新技术;同时,网络增加了学生接触世界、了解新知识的机会,他们可以了解自身的知识缺陷,有选择地补充新知识和调整知识结构。

二、网络对中学生的消极影响

(1)网络使一些中学生沉溺于虚拟世界,荒废学业、人际关系不和谐。虚拟的网络世界在满足人们占有各种信息的同时,也给人际交往留下了广阔的遐想空间,而且不必承担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责任。虚拟世界的这些特点,使得不少中学生宁可整日沉溺于虚幻的世界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丧失了意志,养成了惰性,而毫无节制地泡在网上将对日常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学习成绩下降,造成厌学、逃学、甚至会荒废学业。一双双紧握鼠标、敲打键盘的小手掌控着一个虚幻的世界,对其中的人物、事物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由于中学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盲目模仿网络游戏中主人公的“酷”,视其为“英雄”,以虚拟世界中的思维方式对待现实生活,以至于难与身边的人和谐相处。

(2)网络的不正当利用和其不良内容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长时间连续上网会造成情绪低落、视力下降、疲乏无力、血压升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生活规律混乱;不良的上网环境也会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长期上网会引发中学生的孤独症,人际情感淡漠,对现实社会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在网络环境下,青少年交往的对象、身份都不确定,这就减弱了中学生的社会角色的获得能力,不利于青少年的社会化。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理性思维比较脆弱,很容易被情感所左右,迷信网上虚假信息、色情信息,与家长、老师沟通困难,产生心理障碍,甚至以身相许,离家出走,产生轻生念头;街头网吧多是藏污纳垢的地方,上网中学生易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这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和身体安全造成危害和威胁。


 

(3)网络的不正当使用导致部分青少年违法犯罪。新华网统计,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中与网络有关的占八九成;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检察院近年办理的未成年犯罪案件中涉及因上网导致的盗窃、抢劫、强奸、伤害等案件就占了70%以上。有的学生因上网费而偷盗,模仿虚拟“英雄”而抢劫,与陌生人聊天而早恋,因浏览黄色、暴力网站,无法自控而强奸、伤害等,最终引发一些中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教育科研
点击排行